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发布时间:2016-04-20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三个专家团队共同为妊娠肝病MDT的建立进行揭牌

  3月24日,我院肝病中心肝内科携手妇产科、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在台胞医疗服务中心召开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简称“妊娠肝病MDT”)启动会。
  院党委书记张榕教授和副院长谢良地教授出席启动仪式并分别致辞。他们特别强调,妊娠期妇女合并肝病较常见,可显著增加胎儿和孕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故正确地认识和治疗妊娠期肝病对保护孕妇和胎儿以及改善母婴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我院妊娠肝病MDT的建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对广大妊娠期合并肝病的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接着,朱月永副教授、郑琦副教授针对妊娠相关肝病的诊断、治疗进展及随访策略方面作了简短精练的介绍。我国孕妇的HBsAg携带率为2%-7%,而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按时间先后顺序,母婴传播途径可分为三种:宫内感染(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发生率约为2-15%,但却是母婴阻断的重点。在整个孕期中,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第三期。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的有效措施,但仍有约10%的婴儿阻断失败。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降低母亲病毒载量能降低宫内感染的风险。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肝病专家强烈建议对育龄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规则随访,遵医嘱定期监测乙肝病毒DNA水平、肝功能及肝脏超声等关键指标;孕期女性随访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随访频率,并由妊娠相关肝病专家指导抗病毒策略。
  之后,妇产科胡继芬教授和重症医学科林建东教授分别针对学科侧重点作了精练的介绍。胡教授和林教授指出,他们带领的团队和肝内科的团队已经合作多年,是福建省抢救危重肝病孕产妇最多的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挽救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本次在多年的合作经验基础上建立妊娠肝病MDT,依托多学科团队,将诊治更多的妊娠肝病孕产妇病例,挽救更多危重肝病孕产妇母子的生命,可以让更多肝病患者圆了“妈妈梦”。
在接下来的讨论互动环节,众多慕名而来的育龄期女性及孕产妇们向专家们提了许多问题,专家们一一做了详细、专业的答复,很大程度地抚慰了她们的焦虑情绪,也鼓舞了她们和家人的信心。
  最后,由三个专家团队共同为妊娠肝病MDT的建立进行揭牌,宣告了福建省妊娠肝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最高水平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的正式成立。作为此次MDT启动会的牵头专家,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我院肝病中心肝内科主任江家骥教授还宣布了“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的开展。江教授介绍说,我国是历史上的”肝炎大国”,尽管已普及了乙肝病毒疫苗接种,使得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比例有所下降,但成人慢性肝病患者的数量却可能有所增加,其中包括育龄期女性人群。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宣布全面二胎政策开始实施。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预计未来数年内孕产妇的数量将大幅度攀升,高龄二胎孕产妇的比例也将增加,高危妊娠孕产妇数量可能显著增加,为本已超负荷工作的产科医师再添重担;而孕产妇的求诊难度也将增加。因此,当孕产妇出现合并妊娠相关疾病的情况时,产科医师和孕产妇都热切盼望能有一个多学科协作组织,为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综合诊断治疗及随访方案,切实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着眼于未来,目标是不让一个孩子感染乙肝,使我们的后代免受乙肝的困扰。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需要你我共参与,为了没有乙肝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院党委张榕书记致辞副院长谢良地教授致辞肝病中心朱月永副教授做讲座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肝病中心郑琦副教授做讲座妇产科胡继芬教授做讲座重症医学科林建东教授做讲座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我院正式成立妊娠相关肝病多学科协作组

 
肝病中心专家接受媒体团专访妇产科专家接受媒体团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