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家和业兴 ‖院领导康德智教授一行赴闽南医院(医联体)调研
发布时间:2018-08-10 12:0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系统    摄影:
分享到:
家和业兴 ‖院领导康德智教授一行赴闽南医院(医联体)调研

                   

家和业兴 ‖院领导康德智教授一行赴闽南医院(医联体)调研


                        院领导康德智教授一行参观北院区改造项目

  7月19日上午,主持工作的院领导康德智教授带领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来到闽南医院(医联体)调研指导。泉港区委吴礼源书记、区政府黄玉真副区长、区卫计局施文勇局长等出席调研座谈会,医联体领导班子成员等陪同调研。

家和业兴 ‖院领导康德智教授一行赴闽南医院(医联体)调研


院领导一行一行参观闽南医院(医联体)体检中心

  康德智院长一行首先实地参观了医联体南、北院区,并现场调研了医联体中医部暨泉港区中医医院项目改造进展情况和医联体体检中心、名医工作站、协同门诊、区域共享中心、新门诊楼等项目运行情况,并围绕医联体院区规划、文化传承、品牌推广、技术提升、人才培养、特色打造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指导意见。随后,院本部领导一行参加了医联体领导班子及行政片中层干部座谈会和医联体全院中层干部大会。

家和业兴 ‖院领导康德智教授一行赴闽南医院(医联体)调研


院领导一行参加医联体中层干部大会

  会上,医联体院长赖繁彩介绍了医联体上半年运行情况。院本部分管、协管医联体的王柠、林章雅两位副院长分别对闽南医院(医联体)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并勉励分院职工继续努力,共同奋斗。黄玉真副区长代表区政府感谢附一医院领导班子长期以来关注、支持闽南医院(医联体)发展,希望在区政府和附一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将闽南医院(医联体)打造成省内医改的一张特色名片。
  康德智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泉港区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详细调研了医联体发展情况,有不足的地方,但取得的成效让我们震撼、深受鼓舞,希望闽南医院(医联体)既要胸怀梦想,更要脚踏实地。
  最后,康德智院长还围绕“家和业兴”两个方面,跟医联体全体中层干部分享了本次调研心得。
  关于“家和”
  康德智:泉州市泉港区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本无“血缘”关系,因医改大潮和医院发展及百姓就诊需求,我们携手走到了一起,其目的就是要完成一个伟大的民生工程,生出“闽南医院(医联体)”这样的“孩子”,传承健康福建大业。两家医院相结合,重在大家心心相连,只有将心凝结在一起,才能形成有力量的团队,才能让新的集体越来越强大。
  要强大,首先还要做好文化的融合,中层干部要起带头作用,要有“家”的概念,不管喜怒哀乐都要围绕着这个“家”,中层干部“位置”好、视角好,在“家”的文化工作上要做好,要不厌其烦的使“家”融合成医院文化。
  自古以来,和则两利,不和两败。联合办医,我们谁都没有回头路,大家要从细节工作抓起,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要从行动上寻求突破,要从情感上拉近距离,做到让“我们医院”等这样拥有集体荣誉感的词汇深入到医联体每个职工心中,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我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久,每个人都要从现在开始行动。
  没有“家”就没有“和”,作为医联体的一员,因为理想,从五湖四海有缘相聚于此,要相信英雄是历史创造的,而历史是群众创造的,中层干部要走进群众心里,群众才会走到你的身边。日常工作,不要忽略群众的意见,要在心中常念“只要说的对,就按您的意思办”,让职工感觉有想法没能告诉你就会睡不着觉才行。
  关于“业兴”
  康德智:医院建设要有总体布局,发展要有想法、有作为。医院发展要紧紧抓住人才、学科、技术、管理、服务、品牌等重点,而且要紧抓不放。作为区县级医院,大家不能有自卑心理,要多想“其实可以做的更好”,人才建设上不靠附一院本部不行,但长期靠附一院本部也是不行,专家帮扶的手要延伸到哪里?每个人都要去思考,人才的建设,长远看还是要靠自身硬。
  联合办医以来,附一院派驻泉港专家1000余人次,我们是政府办公立医院,有责任履行政府给我们的职责,我们要为政府分忧,做到既要懂得讲政治,做对的事情,也要懂得讲感情,把具体的事情做好。我听说下派的几位干部,外号人称“七个小伙伴”、“九大金刚”,说明他们是有用感情在为泉港百姓的健康大业服务,用感情在奋斗的,值得泉港百姓感动。
  附一医院将继续支持闽南医院(医联体)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建设上的支持与指导力度,希望医联体学科人才建设要做到每个人都有职业规划,派出学习进修也要有3-5年的规划,千万不能因为附一本部的输血帮扶而忘了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如果这样,那附一人反而成了“罪人”,人才建设要以“留下一批带不走的队伍”为目标。
  在学科建设上,眼光要放长远,着手在细节,可以从某项技术、某个病种等细节上寻找突破口,以点带面,打造属于自己的技术品牌,学科建设不求全,但一定要有特色。技术是支撑一个医院兴旺的条件,有核心技术,医院方能生存,如果每个学科都能有种子选手,每个选手都有技术特长,那加起来就不可估量。用特色来覆盖一个区域,我想影响力肯定就大不一样。
  医联体在管理运营思维上并不比附一本部差,甚至某些方面还超过本部。管理核心架构在中层干部,管理无好坏之别、强弱之分,但有些干部想理由比花心思更多,这样的干部要不得,我相信医联体的有些干部也还是需要系统培训的,给你一个“长”,是让你更“长”,而不是更“短”,发现不了问题的干部就是问题干部,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不能被忽略,应该等同于临床培训。
  改善医疗服务建设,要有抓手,把服务细节做好,知名度才能上去,有时候你硬件上去、人才上去、技术上去了,但细节没上去也不行。服务无小事,老百姓满意,政府才能满意,希望医联体职工要以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结果为契机,全面总动员,行动起来,全员意识要起来,措施要下去。
  医院品牌建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家成熟的医院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更有战斗力,医联体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效应助力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