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CAOS)、CAOS关节专家工作委员会、CAOS人工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联合主办,我院参与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工关节感染学术大会暨福建省第十五次骨科学术会议”在福州召开。
我院院长康德智教授致辞
本届会议执行主席、我院关节外科主任张文明教授主持开幕式。主持医院工作的院领导康德智教授代表医院致辞。康院长指出,我院关节外科近年来在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和科研上作了大量工作,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医院连续三年承办此项全国学术大会,体现了业内对我院该学科水平的肯定。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主任林建华教授代表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致欢迎词。
福建省医学会黄纯秘书长(上),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王岩教授(上)、中华
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主任林建华教授(中)致辞,我院关节外科 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中)、中
主任张文明教授(下)主持开幕式 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人工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主任
委员张先龙教授(下)
CAOS会长王岩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英泽院士、候任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副主任委员郝定均教授及翁习生教授,CAOS人工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先龙教授等国内知名骨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等知名感染科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秦岭教授、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容树恒教授、台湾高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周世祥教授,以及美国梅奥医疗中心 Robin Patel教授、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汤一苇教授、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Gwo-Chin Lee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GuoChun Liao教授等国内外40余名骨科、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学专家应邀做专题学术讲座,与全国各地1100余名骨科同道交流研讨。
会议期间,由我院主办,福州广播电视台协办、中华慈善总会支持的“春立阳光计划”项目暨“行走的梦想”救助行动同期启动。该慈善项目将为我省因严重关节病需行关节置换手术的家庭困难患者免费提供人工关节假体材料,旨在践行“精准扶贫”政策,切实帮助贫困患者。
会上同时启动的还有“中国关节外科多中心研究—福建项目”,本次多中心研究课题涵盖了人工髋、膝关节置换领域多个热点课题,建立中国的人工关节置换大数据库,并通过开展多项临床科研项目,促进中国关节外科临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人工关节感染学术大会上微生物科与感染科专家专题发言
人工关节感染学术大会上关节外科专家专题发言
会议首日是“第三届中国人工关节感染学术大会暨中美骨与关节感染多学科研讨会”学术交流环节。多学科诊疗是未来医学重要的发展方向,人工关节感染(PJI)需要包括关节外科、微生物科和感染科医生的协作诊疗。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各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分别从关节外科的视角、微生物及感染科的视角,详尽阐述和探讨PJI诊断与治疗的原则、规范、实践技巧和最新进展。最后的骨关节感染多学科MDT病例讨论,不同学科专家以及台下学员的热烈讨论和详尽分析,更是将会议氛围推向高潮。
福建省骨科学术会议上嘉宾主题发言
创伤分论坛上张英泽院士(上)和国内多位创伤骨科专家主题发言
8月4-5日是“福建省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设置了5个分论坛,内容涵盖了骨科各个亚专科,包括了关节、运动医学、脊柱、创伤、小儿骨科、骨肿瘤、骨科护理等方向,是历来设置分论坛数量、涵盖范围最全面的一次福建省骨科学术会议。在主题发言环节,境内外的嘉宾讲者就骨科各亚专业的诊疗新技术与研究新进展作了汇报,让学员们在省内即可享受丰盛的学术盛宴,获取学科最前沿知识。在大会交流环节,来自全省的近百名名医护人员展示了他们的临床经验总结和临床科研成果。
“中-以脊柱手术机器人海峡两岸临床应用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会议期间,我院林建华教授、许卫红教授以及郝定均教授、周世祥教授和以色列Mazor机器人公司的负责人Amir Kimel先生和李小梅女士共同为“中-以脊柱手术机器人海峡两岸临床应用培训中心”揭牌。该中心由我院和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携手以色列Mazor公司共同成立,旨在促进海峡两岸脊柱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方面的学术交流,培养相关人才,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我院骨科黄子达主治医师获一等奖(右五),卢伟燕主管护师(左四)获三等奖
在8月5日中午的闭幕式上,首次设置了表彰环节,对从600余份投稿稿件中脱颖而出的6份优秀论文进行嘉奖,其中我院骨科黄子达主治医师获一等奖,卢伟燕主管护师获三等奖。
此次学术大会汇集了国内、外众多顶尖的骨科及微生物和感染科专家,全方面展示了骨科,尤其是人工关节感染的诊疗技术与研究进展,实现了对全省骨科医护人员的专科培训,会议还为全省骨科同道提供了共享学术成果,探讨学术问题的平台。我院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会议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院骨科的临床诊疗和科研的水平,以及大型会议组织管理能力,并将大大提升学科影响力和地位,助力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