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来医院就医,为明确诊断、配合治疗,一般都需要做些大大小小的检查,其中涉及很多的临床检验。那么,对一名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患者来说,拿到检验单后如何阅读各种检验结果,对自身身体状况有个初步的了解?长久以来,广大患者渴望同时必须掌握一些解读化验单的基本知识。在此,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常识。
检验结果一般分为定性结果和定量结果两大类。所谓定性,即检验结果打印为“阴性”和“阳性”。比如说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验结果就是以定性方式报告的。“阴性”意味着患者血清中不具备某种标志物,而“阳性”则说明患者体内存在此种标志物,有时“阴性”和“阳性”亦用“-”和“+”表示。需注意,这里的“+”并不代表阳性结果的强弱,只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有时,“+”的多少也反映一个半定量的结果。比如在粪常规检验单上,有时会出现“白细胞+++”之类的结果,这时“+”数量的多少与经过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白细胞数成正比。
另一类检验单是以定量的方式报告结果。这类检验单的结果都是以一个具体的数值出现,在具体数值后面会有箭头提示,"↑"表示比绝大多数人高,"↓"表示比绝大多数人低。其后往往还附有参考范围,阅读时可参照参考值确定检验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比如,生化报告、血常规等的检验结果均是以具体的数值形式出现。
另外还有一些检验单,它们的结果中既有定性结果又有定量结果,比如尿常规和粪常规等。有的项目只需定性检查,而有的则需进一步半定量或定量检查。大家可根据其后附注的参考值一一对照。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检验单,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能解读。比如脑脊液和浆膜腔液的检查、分泌物检查等等。这时需要把检验结果交给临床医生,由他们结合病情为病人作详细的解答。
不管何种情况,检验结果只反映病情或人体健康的一个侧面。阅读检验结果,切忌机械生搬硬套,要注意密切结合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