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亭院区 > 大众版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发布时间:2019-08-20 04:50    文章来源:    转载来源:    供稿部门:   作者:新华社  蒋巧玲 肖和勇    摄影:
分享到: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14日一早,林元相和年轻医生在办公室里查阅、讨论病人情况。

新华网福州819日电(蒋巧玲 肖和勇)林元相走出外科综合楼大厅时,已经是晚上1027分。这一天是814日,农历七月十四,按照习俗,家里要在这一天备饭菜过中元节,但林元相没能赶上。

林元相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室行政主任。1990年,他如愿成为一名医生,此后便一直耕耘在神经医学领域,今年已是第30个年头。

14日这一天,是他从医生涯里极为普通的一天。尽管普通,却也排得满满当当:病例讨论、查房并进行床边教学、两场手术、研究生课题辅导、批阅病历……全天工作时长超过15个小时。

早上上班时间是8点,但是为了不耽误病人看病,我们上班时间要提早。林元相说,为了保证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职能分支准时运转,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前置。因此,早晨710分,他就已经在外科综合楼里办公了——OA系统上的近10份文件、通知,办公桌上的两叠病历,他要尽可能在上班前看完,以免耽误当天的工作。

早上8点,交班会准时开始,紧接着是重要病例的全科讨论,然后是查房和床边教学。彼时,窗外是城市繁忙的街景,晨光照进会议室,映出道道金光。对于许多医护人员来说,每日的早晨大抵如此,夜晚也不尽相同,但昼夜的边界感却很模糊,因为清晨进了这栋大楼,再出去常常已是深夜。

周三的主任查房,是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喜欢的每日一课。林元相带着几位医生在病房里穿梭,一边仔细地给病人查体,一边现场向随行医生提问,病人反射低是什么原因”“这种情况下德巴金还吃不吃”“缺哪些元素会导致病人表现烦躁”……林元相的床边教学生动而形象,既梳理要点也解答难点,深受学生们欢迎。除了是一名医生,林元相还身兼福建医科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常常利用晚上下班的时间,为学生们辅导课题。他常说,医生不是只要看好病,还要带好人,人才的梯队建设很重要。

查完房,林元相又马不停蹄地换手术服、消毒,进入手术室。从上午10点多到下午6点整,除了在食堂间吃了个简餐,林元相一直站在手术台边。平日里,林元相一天要做35台手术,当天因临时有变故,只做了2台手术。即便如此,他还是顾不上吃饭就赶往会议室,召集研究生们开课题讨论会,一开又到了深夜……

这是林元相的一天,也是广大医务人员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日。他们在医院的门诊楼、急诊厅、手术室、病房里,常年超长待机地工作。病人把生命交给了他们,他们也把无数个日夜揉碎,把时间献给了病人。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早上7点10分,林元相到办公室,并换上了衣服。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早上8点,林元相在交班会上传达相关事宜。而此时,他已经提前到岗工作近一个小时。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办公桌上的两叠病历,林元相要一一看完并签字,这是他每天的工作之一。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查房时,林元相会为科室里的年轻医生进行“床边教学”。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林元相正在为病人查体。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林元相一直站在手术台边,期间只在手术室外的食堂间吃了一份简餐。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进入手术室前,林元相仔细洗手消毒。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手术的前一天,林元相仔细查看病人的脑电图。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手术前,林元相找病人谈话,仔细商定方案并给出建议。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林元相在为病人做开颅手术。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图为林元相(前排右一)在手术现场。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图为手术现场。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做完两场手术,林元相又马不停蹄地召集研究生们开展课题讨论。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晚上9点多,走廊外的灯已经熄灭,林元相还在为研究生答疑解惑。

【媒体看附一】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林元相回到办公室,双眼已经微微发酸。他揉了揉眼睛,打算把剩下的病历看完再回家。

来源:新华社(记者  蒋巧玲 肖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