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援宁队员郑小斌协助原州区人民医院神经脊柱外科采用风险较高的颈椎“椎弓根置钉”术成功救治一位颈椎骨折滑脱的年轻患者。
王先生(化名)因不慎从高处跌落,脖子歪到一侧,无法摆正,颈肩部和手部又麻又痛。家人急忙拨打120,送入原州区人民医院。经检查显示,王先生的高位颈椎出现骨折滑脱,骨折的碎片紧压着供应“生命中枢”脑干的椎动脉,被压迫的椎动脉已经出现供血缺损表现。
王先生立马送入神经脊柱外科,原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万欣龙与郑小斌副主任医师详细查看患者与阅片后,发现王先生的颈椎滑脱一旦加重,骨折的碎片就会进一步压迫,甚至可能切断“椎动脉”,造成大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的风险,出现突发截瘫甚至死亡的可能。
万欣龙主任与郑小斌考虑到,王先生颈椎的侧方关节已经骨折并旋转绞锁在一起,前方椎体的终板也有损伤,采用常规较安全的侧方螺钉不足以支撑活动性较大的颈椎,最终决定为王先生实施风险较高的颈椎“椎弓根置钉”术。王先生与家属经过认真考虑与多家医院问询后,最终决定在原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郑小斌介绍,颈椎椎弓根直径较小,外缘毗邻椎动脉,内缘即颈脊髓手术中对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否则容易造成瘫痪或脑干、小脑梗死以及大出血等风险,甚至在手术台上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于是他们采用了“显微镜技术”。此项技术可以在不过多破坏颈椎正常骨质的前提下,松解绞锁的关节,可视化下探查并准确制备每个置钉通道,确保置钉精确性,通过椎弓根钉复位技术,缩短了颈椎的固定节段,也避免了联合前路手术的需要。
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王先生推出手术室,神经脊柱外科的手术团队“长长”舒了口气。经过一周多的恢复,患者歪斜的“脖子”已经能摆正回来了,手臂与肩部的麻痛也缓解,顺利的步行出院。
万欣龙说道:“王先生颈椎骨折合并滑脱,所幸未出现瘫痪等表现,但却也给手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整个手术团队的严密配合。本次手术的成功,“显微镜”的可视化“制导”,为手术每个操作的准确与安全,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与神经脊柱外科整个医疗团队的手术技术与协作能力是分不开的。”
原州区人民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