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附一--2018全国两会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打通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谢良地
2018年03月10日《福建日报》第3版 记者 郑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并提出了通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来实现这一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谢良地认为,眼下的看病难、看病贵首先是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患者趋向将关注点集中在少量优质医疗资源上。分级诊疗正是破解当下无序就医的重要方法。
他提出,在理想的分级诊疗格局下,病人遇到问题第一步需要由全科医生进行处理,以决定是在基层治疗还是需转诊到上级医院。作为整个体系的最前端,培养全科医生是打通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20.9万人,而按照国家提出的到2030年要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全科医生的缺口接近50万名。
谢良地建议,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增加收入来源,加大职称晋升倾斜力度、提高职业荣誉感,以提升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同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专硕研究生教育等多种途径,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规模。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好实施分级诊疗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则是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目前,福建全省各地以城区医联体、县域医联体、跨区域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形式,组建各级各类医联体302个,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56个,实现全省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目标。谢良地所在的福建医大附一医院就曾牵头成立我省首个跨区域医疗联合体。
谢良地今年带来的提案,虽无关“看病”,却直接关系健康。
“其实很多疾病的产生,都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谢良地说,“尤其是慢性病,可防难治。”他认为,我国要建立全民大健康意识,把防止慢性病的战线前移到青少年阶段。因此,他建议,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基石16字格言,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写进小学教科书,营造一种全社会都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砥砺前行,办群众满意的高水平医院
2018年03月10日《福建日报》第3版 记者 张静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群众的不满,就是我们持续改进的动力。”采访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附一医院”)不少医护人员表示。
为此,附一医院近年来展开了积极的探索。院长杨立勇认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这一中心,在管理创新中求突破,在服务改进中树形象,才能提升群众的就医满意度和幸福感。
多措并举 优化服务无止境
“没想到这么快,半小时就把出院手续办妥了。之前,大家都挤在窗口排队办理出院手续,通常需要半天时间呢。”在内科住院病房内,患者李阿姨感慨道。
据介绍,针对群众办理出院手续的难题,附一医院先后进行了两次改革。2014年,该院率先在福建省内推出住院患者“出院床边结算”服务后,2017年再次领衔打造高效便捷的出院结算新流程——患者及家属在接到出院已结算短信通知或病区护士通知后,只需携带身份证或出院结算通知单,选任意时间到住院收费处即可拿到发票及余款,实现了医保结算“零等待、全覆盖”。
“近年来,附一医院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新建的医院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涵盖预约、咨询、导诊、医保、投诉、就餐、便民设备使用管理和满意度调查等所有涉及非医疗的服务项目和业务,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获得感。”杨立勇表示,医院将进一步强化“智慧医院”建设,在已实现APP、自助机、支付宝、微信自助缴费的基础上,让患者或家属通过自助缴费渠道即可办理入院手续。
资源下沉 群众看病不再难
“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未来五年,要推进分级诊疗。”杨立勇介绍说,附一医院在分级诊疗的探索上,别具一格。
他说,该院先后组建覆盖全福建省的综合医联体和皮肤病性病、神经外科联盟等专科医联体。在国家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16年,医院与泉州市泉港区政府签约联合办医,组建福建省内首家融合型医联体,即闽南医院医联体。2017年底,与附一医院签约组建的县(区)级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达到12家。
“与县(区)级医院签约组建医联体,能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构建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专家的服务,逐步实现医改惠民目标。”杨立勇认为。
此外,2017年6月,附一医院还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后,附一医院相关学科与合作的院士专家团队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让患有疑难病症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院士专家的优质服务。
按计划,到2020年附一医院将建成一所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并通过一批高水平的临床重点专科集群,带动、辐射基层,实现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跻身国内一流方阵,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医院。